【南方日报】中医教研30年,在网上拥有超50万名“云”学生是什么体验?-j9九游会官网

 【南方日报】中医教研30年,在网上拥有超50万名“云”学生是什么体验?-j9九游会官网
|

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时讯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日报】中医教研30年,在网上拥有超50万名“云”学生是什么体验?

时间:2024-09-0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通讯员 柯佳   编辑:张淼   点击:次
新闻摘要:从教近30年,南方医科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李义凯一直十分低调,名字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在业内,他却声名鹊起——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是学校的第一位博士后;率先开展脊柱推拿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主编了4部全国统编教材,是首届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10多年,分享真实诊疗案例,致力于帮助缺乏实例经验的广大基层医生成长,拥有50万名“云”学生。“多说一...

从教近30年,南方医科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李义凯一直十分低调,名字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在业内,他却声名鹊起——

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是学校的第一位博士后;

率先开展脊柱推拿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主编了4部全国统编教材,是首届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

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10多年,分享真实诊疗案例,致力于帮助缺乏实例经验的广大基层医生成长,拥有50万名“云”学生。

“多说一些正确的话,才能让学科不走歪”,李义凯的言语朴实,一如既往。

率先开展中医手法的解剖学研究

1995年,李义凯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南方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一人生的转折,源于一段佳话。

博士毕业后,他希望继续做研究,便写信给两所高校的老师,希望获得一份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位老师,就是时任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的钟世镇。

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本不抱希望的他,出乎意料地得到了钟世镇的回信。

往后两年多时间里,李义凯成为了钟世镇最亲密的学生,办公室就在老师的门口。

从钟世镇身上,李义凯“悟”到了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高校教授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保持敏锐嗅觉,引领学科发展。

在钟世镇的指导下,李义凯意识到,当时的推拿和整骨学科还基本属于经验医学,缺乏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若想要发展学科,“源头活水”还是在解剖学。

因此,他在选题和研究方向上并没有随着潮流走,而是选定了脊柱推拿方向,开展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

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到深夜才离开实验室,从头探索中医手法与解剖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中医正骨手法的作用机制。

此后,沿着老师钟世镇指引的道路,他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培育了更多的中医骨科人才。

近30年来,他陆续申请中标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还主编了5部全国统编教材。

希望学生叫他“老师”而非“老板”

对待教学,李义凯十分认真。每一次上台讲课前,李教授都会习惯性温习下讲义,课件也从来不假手于人。

这一习惯来自老师的影响。李义凯谈起,作为解剖学“大家”的钟世镇每一次上课前总会再看看课件,确保不会产生差错,而且讲课从来不超时。

在与学生相处时,李义凯也传承了好“师风”。每一位学生入师门,李义凯就会给他选定研究方向,若是基础稍弱,还会给他开列书单,把短板补齐后再进入科研赛道。

在李义凯看来,“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水平不高的教师”,做一名老师要尊重学问,敬畏知识,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李义凯常跟学生打成一片,一些学生遇上了家庭问题,他是能帮则帮。有些外校的学生一入师门会把他称作“老板”,他每次听到都会马上制止:“不要叫老板,也不要叫教授,就叫老师,因为亲切。”

李义凯最看中学生的品质是勤奋。在他看来,人与人的之间差别不大,关键是有没有用心去做。

年轻时,他为了做研究天天加班,现在退休了,还到处“折腾”——周一下午,他前脚结束了在广州的门诊,就马不停蹄赶往深圳,为周二上午的门诊做准备。

自建中医药科普平台“粉丝”超50万

在教室之外,李义凯还是一名“博主”,拥有超过50万名“云”学生。

他认为,传播知识不一定是在课堂,互联网就如同放大镜,能快速让人“看见”知识、引起共鸣。

中医正骨的流派多、杂音多,作为学院派,李义凯深知,自己不仅要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治疗机制,还要多向社会大众科普,“多说一些正确的话,才能让学科不走歪”。

每一天门诊结束后,李义凯都会花上半小时整理病例,挑选出最值得分享的病例发布在公众号上。对此他有一个原则:不谈流派,也不谈看病心得体会,就说病情诊断和治疗思路。

经营公众号10余年,目前“李教授交流平台”的粉丝数量已超过12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医生。

李义凯知道,一些基层医生患者量不大,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都不多,因此只要他们在平台上提问,他都会慷慨回应需求,“答对了点赞,答错了就帮助他们更正”。

他还把解剖学课堂放上了“云端”。他录制的解剖学课程,不仅给南医大的学生观看,还传输给了其他医学院的学生。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的粉丝数量超过50万,点击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有近2000万观看量。

在由互联网连接的空间里,年过花甲的李义凯依旧步履不停,为一群“云”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第七附属医院导管室:与射线共舞,在“心”尖战斗的“铅衣人”

在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的导管室,这个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医疗空间,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重托。导管室的故事,或紧张刺激,或感人至深。这里的医护人员被称为医院里的“铅衣人”,他们身着20多斤重的铅衣、铅帽和铅围脖,手术台前一站数小时,常常累得汗流浃背;他们24小时听班,基本没有正常的作息,急诊也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一接到通知,无论几点都要立即赶到导管室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常常零距离接触射线...

【更多】

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