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漫漫长途,似浩淼无际。从历史辉煌的军中传奇第一军医大学,到朝气蓬勃的南方医科大学,发展和荣耀已经伴随着学校走过了70个春夏秋冬。我们的学校犹如一颗闪亮之星,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阔步迈进。
回顾校史,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学校在祖国的东北成立,经过数次更名和搬迁,来到了繁花似锦的南国广州。在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奉献中,学校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和成果。目前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1‰。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不断地走进校门,经历成长和锻炼,又意气风发地奔向祖国医疗战线的各个岗位。如果将学校的历史比喻为一条在时光长河中延伸的大路,那么师生员工每一个人的记忆就像是一本影集,它将这条路上最珍贵、最美丽、最感人、最振奋的瞬间记录于此。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展品中,我们可以聆听到学校跳动的脉搏。
2004年学校在转制之时就已经确定了富有内涵的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明晰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学校倡导“养德正学、养才正教、养身正性”的教师风气。教师以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形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新的篇章开启,实现着由量变积累,实现质变飞跃的发展态势,展示了师生“积跬步以致千里”的务实与恒心,激发师生自我奋进、自我成长。
二十多年前,刚分配到学校工作的我,走进学校大门,迎面而来是军营加校园的朴实气息,一下子感到分外亲切。从此,我和同事们一起,和学生们一起,见证着学校的可喜变化,以及自身的成长。高大的校门气宇轩昂,庄重威武;校园里面,青檐碧瓦,绿树成荫;教学馆、实验楼、学院系所大楼、图书馆,在阳光中风雨中宁静地矗立,蕴含滋养着一批批青年学子;宽大的操场,彩色的跑道,人们挥洒着运动的汗水;清新隽秀,赏心悦目的凉亭、花坛,整齐夹道的树木,微风吹拂,枝叶招展,满目芬芳。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梦想开始和实现的地方。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平时进出最多的地点之一是教学馆。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教学馆是一座五层楼建筑,有三十多个大小阶梯教室。我虚心地向老前辈们学习教学方法,从内容的选择到示例的设计,从如何讲述到答疑辅导,在各个环节上吸收宝贵的经验,不断实践训练。记得最初备课时,我们都要把教案中的核心内容用油性笔写在“玻璃纸”上,上课的时候,把玻璃纸通过幻灯机投影到墙壁上。由于医工学院的课程大多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密切相关,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动态的运行演示和直接的界面操作,仅仅靠静态的投影和在黑板上书写不能满足要求了。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兴起,教学条件和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学馆里新建了机房,建成了校园网和多个局域网,课程和实验可以在机房开展了,可视化和动态效果大大提升,便于学生自学、练习和拓展活动。机房一直在扩展,开始是两个,后来增加到四个、八个、十二个,机器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硬件配置更新换代,软件支持实时升级,辅助教学功能越来越丰富,网络越来越通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条件,能够开展交互、广播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似乎不知不觉中,教学楼扩展成了9层的高大建筑,增加了多个大中小教室、交互式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模拟教室、实操演练教室等,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和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我们的学校永葆活力,与时俱进,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果。在教育指导思想上,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德才兼备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明道、信道的重要,深知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不断地认真学习,自我提高。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能流于单纯知识技术的掌握,更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打破理工科与文科、专业课与通识课、课堂内与课堂外之间的壁垒,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性质进行深入挖掘,精心设计鲜活感人的教育案例,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营造多维立体的校园文化空间,使得党史知识、故事真正入心入脑。在教育理念上,各系、组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中,都非常重视打牢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及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形成了优良的育人传统,“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理念得以落实。
现在,学校已经建成了20多门国家品牌课程,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从精品课程到双语示范课程,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创造型地探索和运用pbl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虚拟教学,项目式、案例式、交互式、情境式、小组协同、互评互助等教学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多种活动,既重视科学探索,又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学生敏捷洞察、创造思维、系统整合、合作实践的能力。学校为社会输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一批批毕业生心记母校教诲,在实干和创造中续写梦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一代代南医人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为学理念,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中不断传递。这正是:教育恩泽代相传,培育人才数千万;学府巍巍育栋才,桃李芬芳扬四海;学校发展大振兴,砥砺奋进新时代。
校门校训
校本部教学楼
校本部教学楼侧影
学生在机房学习
作者简介及照片:杨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南医优秀教师,南方医科大学第四届“本科教学优秀教师”。
工作经历:
1997.03-1999.07第一军医大学医工系计算机教研室,助教
1999.08-2004.07 第一军医大学医工系计算机教研室,讲师
2004.08-2005.07 南方医科大学医工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2005.08-至今 南方医科大学医工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