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期(2月28日)第三版-j9九游会官网

 2023年第三期(2月28日)第三版-j9九游会官网
|

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3年第三期(2月28日)第三版

时间:2023-03-08     编辑:黄瑶   点击:次
新闻摘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走进高天明院士位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办公室,一幅学生赠送的手绘漫画引人注目。画面中高天明身披红色斗篷,手指触着星云形状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斗篷左口袋上住着一只小白鼠,“老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探索大脑的奥秘是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一直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

走进高天明院士位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办公室,一幅学生赠送的手绘漫画引人注目。画面中高天明身披红色斗篷,手指触着星云形状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斗篷左口袋上住着一只小白鼠,“老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

探索大脑的奥秘是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一直致力于探索大脑的奥秘,乐此不疲。当选全国政协委员,面对新身份,他说将立足自身研究的“老本行”,提出有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的建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会就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来源:新快报

高天明院士

【背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科技角逐的主要赛道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已经拥有一支由八位院士、多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脑重大疾病临床资源丰富,产业化条件特色鲜明,已取得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高天明认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脑科学重大科学问题和类脑研究核心产品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及助力中国脑计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高天明分析指出,从国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实力来讲,广东、香港或者澳门单独与北京、上海相比,实力存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整体,形成合力才能具有较好的竞争力,湾区内部主要城市在各研究领域各有优势。“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水平。”高天明说。

【建议】制定中长期发展顶层规划 打造开放创新的引领性交流平台

高天明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广东实际,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制定2035和205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中长期发展顶层规划,持续推进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区域脑计划。

同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科技创新中心。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基础,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广东省有资源、平台、产业、市场和人才优势,港澳有人才和国际化优势,完全有条件在中国脑计划创新版图中书写独特而重要的战略一笔。在国家层面上重视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创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将更好地服务于湾区建设和脑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

具体来说,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政府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持续支持,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加强协同创新,以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天明说,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粤港澳大湾区在重大脑疾病早诊优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交互融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面临着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发展几个方面沟通、协作和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

他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学术及产业创新联盟,有效集合粤港澳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前沿发现与国际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优势,打造开放创新的引领性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与产业峰会等方式经常性地开展研讨活动,发现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脑科学与类脑、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合作,积极对接产业需求与科研导向。

对话

1.脑科学能促进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发展

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高天明:大脑使我们拥有学习记忆、思考分析等技能,还拥有复杂的情感,却是我们目前最不了解的一个器官。对于大脑功能的了解,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奥秘的一个探索与认知。其次,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至今面临着一些瓶颈,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需要从脑科学中得到启发;通过类脑研究,可以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最后,目前我们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通过大脑的研究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的有效的诊疗方法,促进临床医学的进步。人脑作为控制人各种活动的一个核心,脑科学、类脑研究与各种学科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对别的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辐射与支撑作用。

2.高质量发展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问:今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以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请您谈谈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高天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体量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应对激烈的竞争。从我的理解来看,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就能够摆脱依赖,才有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要想拥有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只有基础研究做好了,才能发展出核心技术实现产业转化,并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基础研究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另外,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要培养一般的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3.科技发展需要青年人顶上来

问:您是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如何更好发挥中心里的青年科研力量?

高天明:青年是中国的未来。国家科技的发展,必须由一代又一代人接棒。我经常说,国内在我这个年龄段做科研优秀的人虽然很多,但光靠我们这批人的体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批一批的年轻人顶上来。这些年我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格外重视,就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促进年轻人在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我也希望更多资深的专家、学者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对青年人的培养中,提供专业的指导。从学术资源与科研经费上,也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支持与侧重,创造适合他们施展抱负的环境。

孙剑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积极发声

正月还没过,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院副院长孙剑忙得“脚尖点地”。为了自己的首份建议,他埋首查证、调研,走访医院体检中心、听取患者心声,不断征求意见,几易其稿。他关注体检和健康管理话题已近20年,字里行间都是切身体会。

在医院里,孙剑是管理能手、临床专家、科研尖兵,但站在全国人大会议的平台上为民发声,对他而言是新的挑战。“这是沉甸甸的责任。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毫无疑问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给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孙剑说。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医院

南方医院副院长孙剑

建言设立健康体检基金

日复一日在临床医疗救治的一线忙碌,孙剑眼里看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都是人民健康。首年履职,他建议设立一个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指标是7,如果能在定期体检中及早发现指标异常,比如在6.2时就开始生活干预,很多人不会变成糖尿病患者。”孙剑认为,我国现阶段90%的医疗资源仍集中于疾病中晚期住院治疗的模式,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较弱,“未病先防、小病早治”观念尚未普及。

他列举了一系列数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3.8%的人从未做过健康体检;2020年我国健康体检4.31亿人次,推算出健康体检覆盖率约30%……

“要强化健康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规律健康体检的认知。”孙剑建议,可以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不仅是糖尿病,包括肝病、肿瘤、高血压等,定时体检、及早发现指标异常,都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另外,他还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健康体检行业资质,使得不同体检机构的服务有可比性,加强人民群众对健康体检的信任度。

呼吁群众做好肝炎自查

作为肝病、传染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孙剑一直关注肝炎的相关话题。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威胁。孙剑介绍,当前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已经达95%以上,对乙型肝炎也已有了非常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主动筛查、早期发现,成为肝炎防控的最关键所在。但为了规避“肝炎歧视”,我国在多年前已禁止在升学、入职等体检中安排肝炎检查项目。

“应该呼吁大家自发体检、及早治疗,这样既能减少肝炎病毒的传播,也能避免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孙剑认为,无论从个人健康角度还是公共卫生角度,都应该引导群众做好肝炎自查。

他今年提出建议与此一脉相承。身为医生,如今走上更高的履职尽责平台,孙剑不忘为人民健康“算总账”。

从公共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肝炎早筛也要讲策略。孙剑介绍,南方医院团队创建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肝病、不同种族的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无论在高级别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模型都可准确预测肝细胞癌发生风险,让极低风险人群(年肝细胞癌发生率低于0.2%)免于频繁筛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多集中于中、高风险组人群,使社区肝癌筛查工作简便、经济、有效和精准。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距离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孙剑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带来一点点进步,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刘思德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为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发声

深入基层走访、带着问题调研、反复修改提案……今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前夕,他认真准备提案,力争更好履职建言。

此前,刘思德已连任3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他曾呼吁加强大肠癌筛查、取消“一刀切”销售加碘盐、提高规培医生待遇,都获得积极答复,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这让他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机制充满信心,对全国两会这一更高平台满怀期待。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医院

刘思德(前排中)指导科室医生胃肠镜

关注农村医疗帮扶机制建设

“有了更高的平台能为国家尽力,我首先是感到激动,其次是感觉责任更大了,要更努力工作、尽责履职。”刘思德说。

今年全国两会,他依旧关注民生话题,将围绕如何让群众享有更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建言献策。

基层医疗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刘思德长期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南方医院组团式帮扶广东省内多地的县级医院,他抓住机会开展现场调研。“基层医院的需求一般集中在妇产科、内科尤其是消化和呼吸科、多品种药物三个方面,药物的种类要多,否则一些治疗方案就不能在当地完成。”

刘思德介绍,通过派出专家团队驻点帮扶、建立巡回义诊和双向转诊等机制,老百姓在基层就能拥有优质医疗资源,不必奔波到大城市。“这可以帮助落后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在短期内得到比较快的提升。”今年,他将梳理这些经验,围绕农村医疗帮扶话题提交提案。

只要与患者就医相关的问题,刘思德都非常关注。

“地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物理空间不大,患者停车很受限制,给就医造成不便。”刘思德留意到,南方医院通过挖掘周边资源、开拓医院内部更多停车空间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这些经验有一定推广价值,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将推广胃肠镜检查写进提案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的专家,刘思德善于将临床工作中的感悟与政协委员的履职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健康发声。完善消化道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便是他持续关注的主题。

胃肠镜检查能尽早发现息肉,指导切除手术,避免癌变,因此,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也被称为“可以被预防的癌症”。“但是很多人因为惧怕胃肠镜检查所带来的痛苦,未能定期接受检查,及早发现息肉和癌症。”从医40余年,刘思德诊疗过的患者数以十万计,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实在痛心”。

如何消除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为了真切体会患者的“痛点”,刘思德曾在非麻醉状态下接受了10余次胃肠镜检查,还要求同科室的医生都参加体验,细致感受内镜进入身体的每一段感觉。“只有这样,医生才能真正知道哪些动作可能会让患者难受或受伤。”

此外,他的团队还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大肠癌内镜诊治的规范性文件,提出高质量结肠镜检查评价标准,目前已经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推广。以广州为例,这套规范让接受筛查人群的大肠癌早诊率从5.1%提升至88.36%。

近年来,刘思德带领团队研发了“智能胶囊胃镜系统”,这颗胶囊带有摄像功能,与手机连接,患者可在家中自行吞下胶囊,让其拍摄胃肠内部图片,然后由系统将图像传给医生进行阅片诊断。该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高校科交会特别金奖,产品有望在今年底量产上市,造福更多人。

此前,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刘思德把“将消化道重大疾病防控纳入政府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写进提案,建议对消化道肿瘤进行大范围筛查,以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如今,基于新的研究成果,他计划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力争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瑾:把职业当成热爱的事业干

周瑾,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以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挽救众多患者生命;她用学科前沿知识,做好全院教学培训工作;她深入防疫第一线,分批次调度5294人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扎根临床27年,周瑾早就练成了一名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她秉持“护士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

2023广州庆“5·12”国际护士节暨广州百名好护士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杨硕被评为2023年“广州好护士”。重症医学科(icu),每逢节假日就是医护最忙之时。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杨硕又是在值班中度过。他所在的icu还是珠江ecmo救治中心,每天都要备班,24小时待命。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众视野,被冠以“魔肺”...

【更多】

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