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报》:
我校今年预计招收1050名硕士研究生
本报讯 (记者/黄瑶 通讯员/凌志海)我校近日已发布《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14年预计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1050名(其中专业学位招生指标不少于400名)。9月15日,副校长高天明带领研究生学院一行,赴武汉大学举办研究生招生宣讲会。为做好2014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我校研究生院主动走进国内知名医学院校举办招生宣讲会,以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对部分专业硕博连读比重给予倾斜
我校在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及管理学等五个学科门类下,近百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其中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临床医学、护理、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各专业(含学术型与专业型)只接受医学门类应届与往届生报考,跨专业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需在复试时加试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考核。
同时,我校还鼓励考生报考基础医学、生物学专业。此类专业科研实力雄厚,导师人数多,录取比例高,奖助学金力度大,且入学后硕博连读比重给予倾斜。
参加“优生优培”计划第一学年获资助2万元
我校现推行推免生优待政策,所有硕士授权学科专业均接收推免申请,且不设指标限制。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临床医学、护理学及生物医学工程还可接收专业学位推免申请。推免生所交学费将以奖学金的形式返还。
推荐免试研究生入学后,可优先申请我校2014年“优生优培”资助计划,获得该计划资助的研究生第一学年可得到资助总额20000元,按每年10个月发放。次年则可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博士阶段享受博士资助计划的资助。另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评定,向基础学科倾斜。对于优秀研究生按照硕士20000元/人/年、博士30000元/人/年的标准发放。我校2012年共有108名研究生获得此资助,其中硕士69名,博士39名。
我校研究生就业率高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目前,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预计达到105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285人,其中有30-40%的招生指标接收硕博连读生;学校现有在读研究生近550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近4000人,在职研究生近1500人。研究生就业率近几年均在96%以上,高居广东省医科院校前列。
“十一五”以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全国优博3人,优博提名4人;博士医疗队连续三年蝉联五部委表彰的“三下乡”优秀团队。研究生发表sci论文也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2011、2012两届博士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达615篇,超过了学校历届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总和;两届博士生人均发表sci论文1.2篇,人均影响因子接近3.0,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28.8,个人累积影响因子最高达109.177,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科研医疗人才。
“杰青培育计划”下月年度考核
增选部分人员纳入该计划,报名10月10日截止
本报讯 (记者/黄瑶 通讯员/赵镇)从科技处获悉,我校将于10月下旬对已入选该计划的人员分别进行结题验收与年度考核。同时,还将适量增选部分人员纳入“杰青培育计划”。
年度考核采取末尾淘汰制
据悉, “杰青培育计划”年度考核将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本年度考核的结果,部分考核结果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将被停止资助。其中,年度考核排名最后一名的人员将自动被停止资助;在考核年度内,既没有在研国家自然基金,也没有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责任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将自动停止下一年度的资助;参加年度考核的评委一半以上认为不宜继续资助者也将停止下一年度资助。所有在年度考核中被停止资助的人员均保留其参加“杰青培养对象学术联盟”所有活动的资格,并可参加下一年度的考核以争取重新获得资助。
增选人员应取得一定学术成绩
今年我校还将适量增选部分人员纳入“杰青培育计划”。拟申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正式受聘于南方医科大学,且每年在校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2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具备一定学术成绩:如主持过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含)以上;以第一作者或者责任作者身份发表5篇(含)以上sci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一定标准;作为前两位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等。
学校将组织评审专家通过审阅申请书、听取申请者汇报和答辩等方式进行评审,并于答辩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我校现有13人获一年10万元资助
我校于2009年开始设立 “杰青培育计划”项目,现已实施4年,其中第一批入选杰青培育计划的人员中3人结题验收优秀予以滚动资助10万元,5人结题验收合格准予结题;现有13人在研并获得10万元/年的资助。“杰青培育计划”周期为3年,学校按“动态考核、滚动资助”的模式进行管理。
我校设立“杰青培育计划”,旨在促进学校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进入国内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提升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
“杰青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进一步加快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按照“动态管理、滚动资助”的模式,学校一方面引入了淘汰机制,严格要求,加强了入选人员的考核与监督;另一方面引入了竞争机制,择优遴选新的优秀青年人员加入杰青培养计划行列,希望“杰青培育计划”能够成为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早日为学校培养出“大师”、“大家”。
其中,高天明、姜勇、侯金林、徐湘民、车小燕等我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不仅是各自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也支撑了学校承担的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
我校将派出第二批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交换生
报名者需满足专业排名和英语六级要求,交换学习期间免除赴德学费
本报讯 (记者/黄瑶 通讯员/林心宇)我校2013年秋季学期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简称uw/h)交换生项目开始启动。9月24日下午,德方老师对通过报名审核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5位学生进行了面试,同时双方对一些学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交换生项目的招生对象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6-7年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每学期选派2人,交换时间是16周。学生可从uw/h医院内科或外科中选择两个专科进行实习,内科包括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和呼吸内科;外科包括普外科和创伤骨科。
据介绍,报名者需品学兼优,性格开朗,乐于合作互助,专业科目成绩综合排名在年级前40%内,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530分以上。另外,参加全国性英语大赛或临床技能比赛获奖者,以及获得雅思6.5分以上或托福90分以上成绩者,可给予优先考虑。
在学习经费方面,交换学习期间,学生向我校正常缴纳学费,同时免除交纳威腾·黑德克大学学费。交换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及其他生活相关费用由学生自理。
2012年5月9日,我校与威腾·黑德克大学签署《交换生合作协议》。依照协议,每年两校互派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赴对方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为期8-16周的临床实习,学分互认,在对方院校完成专科实习并成绩合格者,返校后免予在相同专科实习。我校交换生将从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优秀学生中选拔,德方学生将从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六年级学生中选派。我校南方医院将作为uw/h大学海外实习医院参与该项目教学工作。
今年,我校与uw/h大学正式启动国际交换生项目。2月份,该校临床医学系六年级学生fiona blanchaud作为我校接收的第一位国际交换生,来华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交换学习。6月,我校首批赴德国交换生第一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学生吴珍珍、罗裕强赴威腾·黑德克大学及附属医院的创伤科、急诊科和外科研究中心等部门进行轮转见习。
威腾·黑德克大学是德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德国最大的私立学校,它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坐落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该校医学教育处于领先地位,我校与威腾·黑德克大学自2008年正式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以来,开展了科研合作、人员互访、学生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2013级新生军训拉开帷幕
本报讯 (通讯员/李建明 图/赖晓琦)9月15日,2013级新生军训拉开帷幕,近3000名新生在各学院领导、辅导员和部队教官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中。
军训为期15天,除了进行队列、拳术、体能等综合军事科目训练,还开展系列国防教育讲座。通过军训,不仅帮助新生提高身体素质,对于培养顽强意志、团队意识、爱国精神等都意义重大,同学们将在军训的磨练中逐渐适应大学新生活。
两门课程入选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本报讯 (通讯员/张荣幸 朱汉祎)近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结果,我校有两门课程入选。广东省高校共有10门课程入选,其中医学类课程4门,我校占了一半。全国共有150门课程入选。
我校入选的两门课程分别是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陈晓光教授负责的《医学寄生虫学》、基础医学院姜勇教授负责的《病理生理学》,这两门课程将分别获得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资助经费各10万元。
此次评选活动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打造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品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而进行的,经高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评审。
我校团队获“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冠军
本报讯 (通讯员/周小怡 刘晓坤)9月24日,在第二届“助你创业,赢在广州”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本次大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分别获得三万元、两万元及一万元的创业资金奖励。我校获奖的三支队伍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创业大赛。
在本次总决赛中,我校护理学院的“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团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于rfid的无线体温监测平台”团队与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其他5支创业团队(项目)进行了终极比拼,比拼包括现场演示、情景答辩、同台pk环节。
现场展示和情景答辩后,我校的两支队伍双双以前三名的成绩进入了最后的同台pk环节。经过激烈的相互问答后,我校“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团队获得了评委们青睐,喜获此次大赛一等奖;“基于rfid的无线体温监测平台”团队获得二等奖;准决赛中排名第八的医工学院“智能mci伤员分流追踪查询系统”获得三等奖。同时,三支队伍的指导老师李喆、喻德旷、林霜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伯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