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报】南方医院智发朝:消化病领域的探索者-j9九游会官网

 【广东卫生健康报】南方医院智发朝:消化病领域的探索者-j9九游会官网
|

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外宣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卫生健康报】南方医院智发朝:消化病领域的探索者

时间:2024-06-14     来源:广东卫生健康报    作者:李香   编辑:张淼   点击:次
新闻摘要:(智发朝给年轻医生讲解病例)“前探,进镜,轻旋。每一次手持内镜,镜身在掌心滑动,镜头自信地探向幽暗的管道深处,就仿佛能听见器械与血脉水乳交融的合奏。”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所长智发朝表示,消化内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手段,是消化内科发展的一大利器,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清晰地看到患者消化道内的真实情况,以更加微创、舒适的治疗方式,更为精准地判断,直接切除病变,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完好保留器官完整性及功...


(智发朝给年轻医生讲解病例)

“前探,进镜,轻旋。每一次手持内镜,镜身在掌心滑动,镜头自信地探向幽暗的管道深处,就仿佛能听见器械与血脉水乳交融的合奏。”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所长智发朝表示,消化内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手段,是消化内科发展的一大利器,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清晰地看到患者消化道内的真实情况,以更加微创、舒适的治疗方式,更为精准地判断,直接切除病变,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完好保留器官完整性及功能。

从医近40年,智发朝赞誉无数,光环满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主持人、国家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获得者、南粤百杰、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等,他开创了国内消化病领域治疗的一个又一个新纪元。

稳扎稳打 三个月学会前沿技术

1985年,智发朝大学毕业后进入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现南方医院)消化科,跟师周殿元教授。周殿元是国内最早开展消化内镜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国内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的开拓者。智发朝常说,周教授以及科里众多前辈为培养他花了很多心血。自己在他们身上看到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优势,眼界打开了,成长道路也就更宽广了。

立足临床,稳稳扎根,智发朝不仅跟过很多不同方向的老师,还在主治医生的时候,就担任了学会秘书,经常接触各行各业、各大单位的专家,眼界得到进一步开拓,消化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能统统拿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20世纪微创技术的典范”,国内开始探索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方式。刚开始时,手术耗时长,病人很痛苦,成功率不高,并发症却挺高。经过数年实践,虽有些进步,但总脱不开“土方法”的囚笼。

“当时在整个消化内镜领域,ercp(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最难做、最有风险,但在我看来,也是最有魅力的。”智发朝说。凭着扎实的临床实践、开阔的眼界以及对内镜技术的浓厚兴趣,1997年,智发朝被正式派往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学习ercp及相关技术。三个月后,他带回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ercp技术,效果立竿见影,手术时间大为缩短,成功率大幅提升,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并发症大大降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死亡率出现断崖式下降,南方医院胆胰疾病内镜治疗很快迈入国内先进行列。智发朝该项技术荣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并出版专著,培养了国内一大批医生。

突破盲区 三年救治小肠病患1500例

心中有竹,方能成竹。三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不长,但要达到一点既透,重要的是前期的积累。2003年以前,小肠一直是公认的消化领域的诊断盲区,全世界都无法观察到全小肠,导致小肠疾病诊断率极低。由于智发朝及其团队也早早就瞄上了这块处女地。2003年,智发朝又作为该技术的先锋代表,被派去日本,跟随“双气囊小肠镜”发明者山本博德教授仅仅学习了两个星期就掌握了全部核心技术,南方医院又一举突破小肠镜盲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引进并开展小肠镜的医院。

短短3年,医院救治小肠疾病的患者高达1500例,成为国内开展小肠镜检查患者最多的医院,南方医院的小肠疾病诊断率也从20%跃升至95%。智发朝也因此与山本博德教授合作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双气囊内镜学专著——《双气囊内镜学》。此外,他不仅牵头制定《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在第一届、第二届世界小肠镜会议上,代表中国专家作了大会报告;还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的权威杂志《gie》(消化内镜)发表了首篇由中国人撰写的该领域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保持探索 始终走在消化病领域前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镜下的检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上与国际保持基本同步,“无腔不入、无孔造孔也入”逐渐成为智发朝及其团队努力的新方向。2008年,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notes)问世,被誉为内镜领域里程碑式的技术,智发朝教授再度成为该领域的技术先锋,帮助那些常年在各大医院辗转无效、饱受痛苦的不明原因腹水患者明确诊断,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成功治愈,有效诊断率达92.3%。

为了进一步提升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水平,2013年智发朝带领团队把眼光投注到益生菌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脆弱拟杆菌的开发应用方面,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自主研发创新1类活体生物药脆弱拟杆菌活菌散(sk08)获国家nmp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临床批件,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ⅰ类新药脆弱拟杆菌灭活型(sk10)于2022年10月获得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许可(适应症是化疗相关性腹泻),现已在美国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2017年,《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学)发表重要综述,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上新一代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益生菌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智发朝团队正在研究的脆弱拟杆菌zy-312菌株名列第一,被认为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用脆弱拟杆菌开发的活体生物药。2023年5月,团队又在国际微生物学顶级学术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组)杂志发表一项重大发现:证明母代西式饮食可能导致后代对cd(克罗恩病)肠炎的易感性增加,这将为cd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迄今,智发朝团队一直保持着前沿探索,不断发现新领域的高含金量科研产出。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第七附属医院导管室:与射线共舞,在“心”尖战斗的“铅衣人”

在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的导管室,这个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医疗空间,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重托。导管室的故事,或紧张刺激,或感人至深。这里的医护人员被称为医院里的“铅衣人”,他们身着20多斤重的铅衣、铅帽和铅围脖,手术台前一站数小时,常常累得汗流浃背;他们24小时听班,基本没有正常的作息,急诊也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一接到通知,无论几点都要立即赶到导管室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常常零距离接触射线...

【更多】

【南医青年②】她们探索生命奥秘,解开健康之谜

白云山下,顺德园中有一群南医学子他们或不惧困难,坚定追梦脚步或博学善思,勇攀学术高峰或砺志笃行,投身社会实践或多才多艺,驰骋文体赛场或上下求索,积极创新创业或自强不息,励志成长成才南医青年用奋斗为青春涂上明亮的底色!我们选取部分优秀学子事迹并整理成【南医青年】专题系列本期带大家走进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一起来聆听她们的成长故事2020级生物技术黄迪个人简介:曾担任学校女排校队副队长、学校排球协会宣传部...

【更多】

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