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妈妈都不知道的“情书”: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j9九游会官网

 【广州日报】妈妈都不知道的“情书”: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j9九游会官网
|

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外宣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妈妈都不知道的“情书”: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

时间:2024-05-14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淼   点击:次
新闻摘要:“感谢你们这一段时间给我的精心治疗,感谢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条(次)生命,感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你们拼尽全力才把我救回来,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不会大头了……”这一封“学生检讨式”的感谢信,来自一位两年前误服百草枯险些丧命的12岁男孩仟仟(化名)。夹带着错别字的稚嫩笔迹,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重症医学科(picu)的护士姑娘们在办公室...

“感谢你们这一段时间给我的精心治疗,感谢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条(次)生命,感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你们拼尽全力才把我救回来,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不会大头了……”

这一封“学生检讨式”的感谢信,来自一位两年前误服百草枯险些丧命的12岁男孩仟仟(化名)。夹带着错别字的稚嫩笔迹,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重症医学科(picu)的护士姑娘们在办公室珍藏的一众患者来信中,一下子就抽出了这张纸,读信间忍不住笑了出来。转眼,14岁的仟仟(化名)已经康复一年多,依然是校园里活力满满的如风少年。记者找到仟仟(化名)的妈妈时,她说:你们不说,我都不知道当时他还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这确实是这孩子会做的事。他虽然淘气,却善良、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件惊心动魄的意外已经过去了,但重症病房里和医生护士们朝夕相处,受到无微不至照顾救治的十来天,却永远在男孩心里留下一抹暖色。

致命的百草枯

2022年9月13日凌晨2点,12岁仟仟(化名)被连夜紧急从怀集县转送到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儿童重症医学科。前一天傍晚,放学回家的仟仟随手拿起桌上的饮料瓶,喝了两口,当即一阵剧痛。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饮料,而是除草剂百草枯。“这种农药仅10毫升就能使一个成年人送命——最致命的是毒素容易通过血液迅速进入肺部,让肺纤维化。”珠江医院picu主任陶少华对这个孩子印象也很深刻,在2014年以前,还没有过误服致死剂量百草枯能够救活的文献报道。但在此之后,该院picu每年都会碰到一两例患者,竭尽全力,终于将他们的生命挽回。

仟仟来到珠江医院的时候尚有意识,但从嘴角能观察到口唇已经腐蚀溃烂,急性肾损伤也已经发生。陶少华清楚地记得,初次检查时,孩子尿液中的有机毒物——百草枯氧浓度达12434微克/升,情况非常紧急,必须尽快抢救,最大程度降低损害。医护团队连夜开展洗胃、血液灌流等一系列抢救,持续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同时细心地安抚孩子,让他不要害怕。仟仟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在重症病房的第一个夜晚。

十余天情谊凝结的手书

接下来便是反复地血液净化、血液灌流——两个星期中,整整接受了8次血液灌流,两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洗”净血液中的毒素。在picu,大部分的治疗都需要护理人员全程协助和操作。一次治疗下来,数个小时内孩子将被固定无法动弹,疼痛、不适,对未知的恐惧,家人不在身边,对于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姑娘们在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轮流地开导仟仟,鼓励他勇敢,播放他喜欢的动画片和音乐,提供颜料画纸给他画画,也照顾他的生活细节,开展个性化护理。经过十余天的精心照护,仟仟顺利渡过各种难关,心肌功能不全、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状况明显好转,顺利转到了普通儿科病房,并在一个月后顺利出院。

这封感谢信,就是他得知自己将要离开picu后,在病房中写下并交给当班护士的。连仟仟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封信。

picu里的“双面派”

这个年纪的男孩难免调皮好动,但他确实很懂事,家里的墙上全是学校颁发的奖状,整整一面墙,时不时还会给妈妈送一些手工小礼物。没有人告诉过他要这样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他做了。“你看,他还写自己小时候很‘大头’,吃过毛毛虫,自己喝盐水‘医治’,一看就是个小淘气。”一位护士回忆说,病历资料显示,这孩子还是个32周的早产儿,“养大一个孩子的过程这么多波折,也是让人心疼。”当时大家在病房跟他聊天,也会告诉他,要吸取教训,以后不能再粗心大意喝错水,一旦发生危险,家人担心自己受罪,医生叔叔护士阿姨还要费老大劲来抢救。“他真的听进去了,所以由衷地‘检讨’,表态说以后再也不了。”科室的一位护士说,这几天给孩子妈妈打电话,了解到孩子已经上了初中,在学校住宿,身体棒棒,生活独立,很替他感到高兴。

陶少华说,picu的患者很特别,picu的护理团队也很不容易。这里的孩子都是危急重症,情况严重,年龄横跨出生刚满28天的宝宝,到18岁成年前的大孩子,没有家人照顾,没有护工,所有的护理、治疗,生活起居,都要由护理人员来承担。

在珠江医院,picu护理团队的姑娘们非常年轻,将近80%都在35岁以下,她们不但要具备极其专业的重症护理技能,学会熟练使用各种复杂仪器和治疗方法,还要懂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做到“比妈妈还亲”。“经常是这一刻还在风风火火,板着脸狠下心抢救、治疗,下一刻又换了一张温柔的脸,换个语气去说一些温暖的话,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心去安抚一个哭闹的孩子。在两种状态中随时切换,觉得自己就是个‘两面派’。”韦秋菊说。

“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挑战,要保证患者安全,保证对孩子的操作是正确的、对孩子的病情是有益的。孩子并不是简单的成人的缩小版,无论是用药还是护理、监护,我们要考虑得更多、更细致、更深入。当我们看着一个个病情严重的孩子,当初进来的时候,插满了各种管子,最后在我们的救治和照护下慢慢好转,拔下一根根管子转出去,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廖乃慧:坚守生死时速第一线

编者按:一袭白衣,一份初心;一顶燕帽,一份重托。他们用心用情守护患者,用爱与付出收获感动,用青春和坚守,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护士节期间,新闻网推出专题报道,展示新时代南医护理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廖乃慧,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儿童重症医学科护士。大年初二,准备上班的我,突然接到了妈妈的视频电话。视频中姐姐、妹妹、弟弟、堂兄、堂姐、堂妹……济济一堂,好不热闹,仿佛又...

【更多】

梁晓媚!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

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了《2022-2023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全国共有45000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经过选拔与评审最终100名研究生脱颖而出登上《人民日报》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梁晓媚成功入选!梁晓媚(第八排左一)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代表名录”她致力于妇科疾病新型治疗方案开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9篇,总if>100,参与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5项,包括...

【更多】

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