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酝酿推广卫生信息化,两家医院试运行两年后,远程医疗中心有些“吃不消”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陈枫 通讯员 李绍斌 吴剑鹏
知名专家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想让好专家看个病得翻山涉水,费时费力还费钱;好不容易挤进去,还会遭遇“一号难求”,门诊流程繁琐让人望而却步……说起“看病难”,大家都深有体会。
自“远程医学”诞生,好比搭建了一座跨地区医疗救援的超级“生命桥”,让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知名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近日公布的《广东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3年启动建设省级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市级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和县级医药卫生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最近,省卫生厅正牵头抓紧制订全省卫生信息化方案,建设经费达数亿元。正式方案还未出台,广东两大龙头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开始提前布局,抢食远程医疗“市场蛋糕”。然而,经历了近两年试水,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支持与相关激励政策,这两个全省最大的远程医疗中心已开始“吃不消”。
有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在制订方案时应将现有平台考虑纳入,并给予政策引导,进行功能整合,不要重起炉灶,造成资源浪费。
超级“生命桥”
很多病人不必长途跋涉就能得到高级专家的会诊,节省时间、精力及费用,也为及时诊断或转院治疗赢得时间
前日夜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值班医生和护士正监护着安然沉睡的病人。此时,电话响了,是梅州市丰顺县的医院来电:“我们有一个患儿出现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头肿胀得厉害,请马上派专家过来会诊!”
从广州到丰顺要四五个小时车程,等汇集专家坐车赶到,患儿恐怕早已生命垂危。南方医院当机立断,要求对方马上开启远程会诊。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广州远程医学中心总部处理了申请,基层医院把患儿的b超、ct、血液、尿液等相关检验和影像报告上传到远程医学系统,两地医生和患者通过可视化视频会议来讨论病情。南方医院专家快速作出诊断并制定了详细方案来指导基层医院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患儿随后转危为安。
南方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永是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介绍,自2010年初远程医学中心成立,如今已连通国内150多家医院,包括云浮市人民医院、南雄市人民医院、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海南农垦那大医院、丰顺县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等。
“远程医疗不是直接给病人看病,而是通过远程连线,上级医院医生指导下级医院医生的方式,对疾病诊疗提出方案。”在张永看来,通过内窥镜、影像等辅助手段,远程医疗就是一座超级“生命桥”。
张永举了个例子:一次,南雄市医院紧急呼救远程医疗中心称,正进行输尿管取石术的病人血压不断下降,估计出现dic(弥漫性血管性出血)。南方医院血液科、泌尿外科、icu的专家马上赶到远程医疗中心,仔细读取系统传来的各种检查结果和患者体征信息,经讨论后认定患者不可能是dic,而考虑是局部出血,在专家引导下,基层医生实施了二次手术,找到了患者体内一条小动脉上的出血点。
作为卫生部试点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华南首家开展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的部属部管医院,自2011年8月系统正式启用,这套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项目、远程专家、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功能的系统已让许多顶尖专家克服空间障碍,“如临其境”地进行会诊指导。
如今,中山一院远程会诊系统已与全国223家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连线,包括云南、广西、海南、山东、江西等省份,共邀请院内外专家会诊近200次,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快速便捷地辐射到基层及边远地区。
呼吸内科专家、中山一院副院长谢灿茂多次参加远程会诊,“老百姓对‘看病难’深有体会,远程医疗系统能让很多病人不用花费很多钱,就能得到高级专家的会诊,他们也不必长途跋涉到大城市进行诊治,节省了来回奔波的大量时间、精力及费用,也为早期及时诊断或转院治疗赢得时间”。
超负荷运转
会诊点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会诊申请有时会多得处理不过来,不太着急的有时很难做到及时答复,只能离线进行
中山一院远程会诊中心设在医院2号楼的一个10多平方米工作室内,里面摆满了输入、输出的各类精密设备,会诊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将“小镜头”对准了自己的扁桃体,大屏幕上立即出现高精度呈现画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会诊申请有时会多得处理不过来。据中山一院远程会诊工作要求,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确定会诊专家,2天内安排会诊;急诊会诊应在2小时内安排会诊,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会诊后,双方还要按病案管理要求,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存档,并做好病例的随访及反馈工作。“由于场地有限,不是急症就必须排期。”
南方医院同样面临类似问题。“我们有两个会诊点,既要承担会诊任务,也要承担教学任务。”张永计算了一下,平均一个病人要用1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最多能会诊8个病人,然而,医院的联系点就有150多个,“由于是医院帮扶,很多时候是免费会诊,不少基层病人会提出申请,所以两个会诊点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不太着急的有时很难做到及时答复,只能离线进行。”
高强度下,一些医生开始显出疲态。“医院已经排长龙,自己的病人都看不过来,远程医疗增加了工作量。”一位参加过远程会诊的医生表示,由于看不到病人,诊断无疑要承担更大压力,“无论技术怎么发展,诊断也没有面对面直观,而且会诊病人往往对我们的期望值比较高,压力的确比较大。”
费用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记者发现,中山一院远程会诊一次收费为300元,而南方医院有一部分不收费,另一部分按照广东省物价局规定的“2012年最新远程医疗费用”收费,每小时500元。
“由于更多是帮扶性质,如今大多数会诊是免费的,哪怕有的下级医院会给500元的费用,也有20%要返还给当地医院或病人。”
大医院联盟?
龙头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网络端口无缝对接,将系统“克隆”到更多医院,辐射更多基层医院,让更多百姓获益
张永提出了一个想法:能否连通全省大医院,建成远程医疗联盟?
“比如,一个韶关病人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需要省医专家会诊,就连线到省医;如果是神经外科的病人,需要南方医院的专家会诊,就找南方医院。”在张永脑海中的理想状态,是大医院结成联盟,根据病人需要,让不同医院的医生为病人服务。
实际上,有的医院已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在中山一院会诊室的时间表专家名单上,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的名字。根据记录,他会诊了一个来自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病例:6位病人在矿井中出现了相同的罕见症状,诊断为一种病菌感染,患者的血样也随后被送到了呼研所检查。
医疗资源的共享是远程医疗的本质和关键。在远程医学发展较为成熟的香港,其医院管理局统一使用的电子病历软件系统就起到医学资源共享作用,哪怕病人在不同医院或公立诊所诊治,病历数据都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传输,供不同医生参考。据2006年的数据,这一系统已推广至500家私人诊所、民营医院及老人院。
中国内地的现实是,迄今为止远程医疗发展仍缺乏一个中心领导和统一技术标准,影响了远程医疗的推广和普及。“此前,不少医院在远程医疗方面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没有统一网络接口,不同医院很可能采用不同系统,无法和其他医院对接起来,各自为政。如果要全面推广,必须把原来的系统推倒重来,那谁也不愿意,远程医疗网也张不大。”
有专家建议,如今南方医院和中山一院两家龙头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网络端口无缝对接,“若能由政府牵头协调统筹,将这一系统‘克隆’到更多医院,就能辐射更多基层医院,让更多百姓获益。”
广东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省卫生信息化方案已经完成调研,最快有望在2013年春节前上报省政府。其重点在建设全省性卫生信息平台,将充分考虑和调动大医院参与的积极性,推动“远程医疗”可持续发展。
新闻链接: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