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危机”大讨论 触屏时代如何不当“屏奴”-j9九游会官网

 “汉字危机”大讨论 触屏时代如何不当“屏奴”-j9九游会官网
|

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图集

您现在的位置:

“汉字危机”大讨论 触屏时代如何不当“屏奴”

时间:2013-09-2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
新闻摘要:近期,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掀起收视热潮。

近期,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掀起收视热潮。节目内外频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引发了一场关于“汉字危机”的大讨论。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的确是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现象——

  触控操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用再捧着厚厚的书本,只需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轻轻一触,几百本甚至上千册书籍的目录就会出现在眼前。如今,这种电子阅读的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喜爱。

  不仅是阅读,近年来, 触控操作的潮流席卷整个电子消费行业,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屏是继鼠标、键盘之后出现的一种人机交互技术,用户只需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碰屏幕,设备即可感知用户当前触碰的位置,并及时提供反馈。

  “触摸是人类最原始的感官体验之一,触屏的出现恰恰为人类的这种感官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显示屏是人机互动的窗口,简易、直观的交互设计和人性化屏幕触控操作方式决定了触屏电子设备更受用户的喜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说。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成为触屏智能电子设备普及的催化剂,以往需要到特定场所或者在台式电脑上进行的操作,如今只需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触屏智能电子设备,轻轻点击几下就可以便捷地完成。借助触屏智能电子设备,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互联网浏览、游戏应用体验。

  忧患——

  “遥远”的你在我身边玩手机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务文件处理、记者写稿、教师备课、私人信件等绝大多数文字处理都由电子设备完成,这样的方式快速、易修改,受到人们的青睐。

  事实上,工作方式的改变仅仅是电子智能设备带给人们工作生活诸多影响中的一个方面,而其对人际社交方式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近日,一个帖子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以后与朋友、家人外出聚餐时请别玩手机。”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人们抱怨,参加亲友、同学聚会原本充满期待和憧憬,希望多说说聊聊,结果却常常大失所望。

  此外,越来越多的婴幼儿也乐于与所谓的“电子保姆”为伴,渐渐成长为“触屏一代”。

  许多小朋友从六七个月开始就接触智能手机、ipad,到两岁左右就能够自己开机、看视频、玩游戏等,非常上瘾,如果不让玩,就变得很暴躁,乱发脾气,对其它事物的关注度也在下降。

  危害——

  严重者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对以上现象,很多专家表示担忧:“这样的趋势如果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及幼儿的身体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还有不少医生指出,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久坐不动,不仅容易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影响大脑的发育。此外,电子屏幕的光刺激,也会直接引起视神经疲劳、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对青少年来说,辐射问题也不容忽视。辐射对人危害极大,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青少年接受到的辐射量可能会比成年人多4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李昂说。

  除了生理上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人们的心理也会有不良影响。朱廷劭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影响情绪。一个已经成瘾的人,如果一旦不让他使用这些电子智能产品,便会出现“戒断困难”症状,感到痛苦、烦躁等。

  二是影响人际交往。长时间“宅”在家中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人,社交技能往往迅速滑坡,容易面无表情,心不在焉,不爱与人交流。

  三是影响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发展。习惯了依靠电脑和手机,则动脑机会越来越少,想象力、记忆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四是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从现有的一些研究看出,对手机、平板电脑的依赖可能跟一些人格特性有关系,比如内向、孤僻等。

  支招——

  电子智能产品如同药剂,关键是降低副作用

  为什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让包括孩子在内的许多人上瘾?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认为,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小巧、便捷、可移动等特点。“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虚拟世界又与孩子本身爱幻想的特点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挡得住诱惑。”

  有专家表示,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单一追求传统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也不可取。电子智能产品如同一剂新药,虽有副作用却又不能不吃,关键是如何把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读硕士高玉松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7岁以下也要尽量少接触。“可以告诉孩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只是生活中的工具,减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家长也不要强制性地夺走,而应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此外,孩子在玩时,家长要注意房间的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益智类游戏,而不是画面血腥、激烈的对抗类游戏等。”

  “家长应该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沟通,摸清楚孩子沉迷游戏的真实想法和潜在原因,然后一起商量解决办法,逐步减少每天玩的时间。”他说。

  此外,成人与儿童更加偏爱阅读电子书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2年,美国阅读电子图书的儿童数量翻了一番,比例从25%上升到了46%。

  “给孩子买书,还是选择纸质的书籍为好,不但视觉效果好,而且不伤眼睛,珍藏的书籍拿出来翻几页的时候,回味和怀旧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张侃说。

  电子书与纸质书(小贴士)

  “好读书,读好书”,这一理念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并成为社会的时尚和潮流,而关于“如何读书”这一问题,人们的答案却莫衷一是。当下,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电子书也走进寻常百姓家,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电子书和纸质书孰优孰劣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书成为阅读市场的新宠儿,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具有诸多优势:

  ◆ 内容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易搜索;

  ◆ 载体通常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和保存;

  ◆ 信息传递方便,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省去运输、发行等步骤;

  ◆ 表现形式多样,易读有趣,除文字外还可以提供配套的声音及影像资料;

  ◆ 无须浪费纸张,相比纸质书更加绿色环保;

  ◆ 成本较纸质书更低。

  与不少年轻人青睐电子书不同,一些年纪较大的读者则认为纸质书更加适合于阅读。相较于电子书,纸质书的优点是:

  ◆ 更为舒适,纸质材料在灯光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

  ◆ 适合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

  ◆ 对于经典和名著,纸质书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 可随时做笔记,纸笔的体验不可替代;

  ◆ 对于某些高级画册,纸质书的印刷质量和表现能力更胜一筹。

  事实上,每个人阅读的目的是不同的,有人阅读是为了消遣,有人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有人则是为了获取精神上的享受,因目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具有更新快、信息多、易搜索的优势,如阅读休闲类、信息新闻类和一些浅知识类的图书报刊,可以采取电子书的形式阅读;纸质阅读则具有真实感和文化品位,如果是阅读文化经典、学术著作等需要静心阅读的,则采取纸质阅读会更有感觉。总之,两者应该是共存互补的,在短时间内,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新闻链接: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见闻】王晖迪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6月25日-30日,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德国林岛召开,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何彦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晖迪受邀现场参会。同时,王晖迪被林岛学术委员会选中在大会上作口头汇报,站在国际学术平台向世界分享课题组相关研究,并获得与往届诺奖获得者及世界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渊源林岛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是发现、培养、凝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刘伊丽:年逾九旬仍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

编者按:我校南方医院刘伊丽教授牢记从医初心和使命,70年来满腔热情地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无怨无悔;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超声造影剂,惠及无数患者;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推荐年轻有为的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刘伊丽教授90岁生日之际,特发此文,祝她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刘伊丽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