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边地,也是中心,天然地具有一种杂糅混血的气质。父母当兵,支援大西北,从此便扎根在甘肃兰州那片黄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程卫东教授继承了兰州人简单直接、率性真诚的特点,言谈举止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做了16年临床大夫,后到兰州大学工作。毕业30多年了,从事教育工作也有15年,程卫东有点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事情还没干完呢,就没时间了。”
果敢,是对程卫东的第一印象。作为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千里之遥,就这么义无反顾地南下,而到现在,也还在慢慢适应南国的湿热气候。“兰州四季比较分明,突然来到南方的新城市,还得慢慢适应。” 程卫东说,爱人北大博士后出站后到了南方医院,这给自己的任职又增加了几分说服力。我笑着打趣,这是“妇唱夫随”。
离开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重新开始,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更何况,是在程卫东这个年纪。“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我觉得在一个地方工作就持续在那工作,见证一个单位的盛衰,如果你对它也满意,那就很有幸福感。我是个恋旧的人。”程卫东说,其实自己早想出来,但父母在,不远行,所以一直没出去,方便照顾老人。
程卫东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瑰宝甚为喜爱,谈笑间那股自得其乐怎么也掩饰不住。“屠呦呦为何在如此多的植物里专注青蒿?这是根植于中医传统的。”青蒿在古典古籍中早有记载。《诗经·小雅》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中医的地位及作用有深刻论述,“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一语道破,中医的理念和思想这个知识的大宝库可能将来推动医学的大发展。”程卫东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也是在中医的指引下才实现了这种可能。”在程卫东眼里,中医是一个丰富宝藏,浓缩了中华数千年的精髓,这种精髓,不只是关于药剂药理的,还遍及哲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真正的集大成。“而美国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全球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甚至为中医开辟专刊,这表明中医不仅没有衰退,反而被纳入具有现代科学研究价值的视野,正在运用先进的手段来验证这门古老的学说。在专刊卷首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margaret chan博士表示,支持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和一体化。她认为“近四分之一的药物来自于天然药物,而其中许多都是中医首次使用”。
在实践中,程卫东也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宝库搞研究、做实事。中药资源,尤其是中药植物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但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仅对少数植物药资源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程卫东课题组因地制宜,针对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红芪主要产于甘肃陇南,宕昌、岷县等高寒地区,早期为野生品种,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现在已有大量的栽培品以供社会之需。因为人工栽培的红芪与野生红芪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存有差异,故研究红芪的生长特性及药效功能等对提高红芪的质量就不可或缺。程卫东课题组对甘肃省道地药材——红芪,从其种质资源、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为单味中药的深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简单而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而每一个学科的方法论,则是认识和纵深探入这个学科的方法与指引,是题中之义。“这就是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学生通识能力的重要原因。” 程卫东极为重视通识教育的作用。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旨在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程卫东说,通过通识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个学科是如何进展的,进而扩大视野,给学生以方法学,“但不能把通识变成科普了。”西方国家通识教育早已有之,在美国,法律、商学、医学等热门学科在本科阶段并不招生,申请这些专业的学生必须是已经接受过通识教育的本科生。程卫东曾经在执教的兰州大学开设国医论坛的通识课程,听课的学生遍及学校多个专业,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医阴阳五行的方法学,“这也是通识课的价值所在。”
在程卫东看来,“以后的中医发展,必然是要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释中医现象和理论的。”这一观点和自然杂志不谋而合。程卫东认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观点,中医从整体辩证去看,用经验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西医从分析还原去看,用科学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却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整合是医学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