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40载艰苦奋斗,40载桃李竞芳。40年的光辉岁月,几代中医药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追寻学院梦、中医梦的进程中,书写了为人称颂的壮丽篇章。本期节选部分师生对中医药文化及学院发展的感悟及期盼,他们中有已退休的老教授、老专家,有执教三尺讲台的青年教师,也有求学路上的中医药学子,听听他们对中医药的独特理解,体悟中医药文化的个性魅力。
大医精诚之小银针大乾坤
今年,是“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第5年,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针灸学在世界上的认同度越来越高。目前,针灸疗法在全球183个国家得到应用,全世界针灸从业人员高达30万,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已经把针灸列入医疗保险范围。世界卫生组织认定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多达43种,全球也有30多个临床指南把针灸列为推荐项目。不难发现,针灸学已逐步走入国际医学的主流体系中。
作为一名从事针灸学三年多的新中医人,我的导师——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黄泳教授经常叮嘱我一句话:“下针易,取穴难”。也许在外行人眼里,针灸疗法无非就是把“针”扎进“穴位”里,经过一定时间培训的技师都能操作,根本不能称之为一门医术。然而,全身362个腧穴,每一个腧穴都有其特有的穴性。比方说简单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各有其不同的五行属性;“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各有其不同的主治功效;“春刺井,夏刺荥……”各有其不同的刺法要求;“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各有其不同的补泻原则。如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结合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取穴、择时施针,是一门大学问。
在临床上,不时会有外国留学生问我,针灸针上是否涂有药物。因为,他们始终难以相信有一种疗法在不接受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可以治疗疾病。而我,最乐于看到的就是他们知道真相后那副惊讶的表情。在越来越多外国人相信针灸、尝试针灸、研究针灸之际,近年来,国内却有不少临床工作者对中医、针灸冠以“伪科学”的名号,更有甚者高呼取消中医、取消中医院。
诚然,我们对经络腧穴的实质研究还未突破,然而,一大批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让世人看到了针灸确切的临床疗效;诚然,我们对针灸疗效的机制研究还在深入,然而,美国已经试图将针灸疗法从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改为结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
屠老荣获诺贝尔奖给中医药学界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跟世界宣告,针灸是一门经得起推敲的中国传统医学。大横起,二白通,三间会,四缝明,五枢了,八邪去,十宣贯,百会赢!
——钟正 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教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原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在四十年的风雨历程中,牢记教育的宗旨,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军队、地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的中医、中药专业人才。
杏林芬芳,桃李满园。衷心感谢为中医药学院奠定坚实基础的老前辈、为中医药学院发展默默耕耘的教职员工,希望我们一起感恩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再铸辉煌!
——朱全红 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主任
辛勤耕耘四十载,军地悬壶有人才。
中医西医结合好,学科发展水平高。
--值学院40华诞之际,祝福学院发展强劲!祝愿同仁硕果累累!
——中诊临基支部贺
四十不惑的院庆感言
1975年,第一军医大学成立中医系,次日,我们四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入伍,分配到中医系工作至今。
适逢中医药学院院庆四十周年,我们也相继退休了,回顾四十年,我一直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把青春献给了中医药学院,把青春献给了中医事业,青春无悔!四十年的医疗工作,把健康留给了我自己和病人,渐渐地思出了健康的价值观,即健康第一,也是“四十而不惑”吧!四十年的教学生涯,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及师承人才逾八十余人,也是教有所获,学有所传。
谨此为院庆四十年而贺,祝中医药学院更强更美好!即《论语》所云:“知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罗仁 中医内科教研室教授
中医药学院喜迎四十周年华诞,这是一个令全体中医人欢欣鼓舞的时刻。回首四十年的风雨历程,飞快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贯穿其中,历代麒麟岗下杏林志士为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代代中医人辛勤耕耘在讲台、医院和实验室,将青春和人生最好的四十年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换来了如今的枝繁叶茂,桃李满园。展望未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鼓足干劲,鼓舞士气,励精图治,知难而上,为中医药学院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李求实 针灸推拿教研室教师
医者仁心
从医矢志贵精诚,暑往寒来不阻程;
扁鹊灵丹怀素问,华佗百草救苍生;
仁心送暖香泉绿,妙手悬壶橘井清;
福泽黎民存大爱,春风化雨润无声。
来到中医药学院4个月了,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丫头到一步步走进中医的殿堂。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国医学史,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一部《本草》一本《难经》。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就好像是带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过去学习先哲们的岐黄之道。仿佛是听到了远方传来的古琴悠扬,闻到了淡淡药香,勾起我们探寻中医的步伐。
中医真的很奇妙。似懂非懂,似悟非悟,一论辩证,二讲整体,三曰医德。无论风寒暑湿燥火,还是阴阳气血津液,尽收囊在这“宝壶”之中,只待你有朝一日悬壶济世。
“宝爷爷,您的宝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一颗誓愿普救含灵疾苦之大慈恻隐之心,如是而已。”
祖宗之道,意在传扬。医路漫漫,唯一颗誓愿普救含灵疾苦之大慈恻隐之心。上周的名老中医拜师仪式上,看到无数的老师长辈面容慈善,儒雅不凡,俨然医家大者之范。心里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有幸得遇一位名师定当尊崇师道,孜孜不倦。
我渐渐喜欢上这里面的古典韵味,这仁心只美,这药草清香。只因中医她更懂人心,人性,人道。
——15级中药2班
四十载风雨岐黄路,道不尽悠悠精诚心
从动乱岁月到崭新世纪,从三军妙手到百姓神医,时代的变革,身份的转换,抹不去您蓬勃的气概,挡不住您铿锵的脚步!
南粤一隅,谁人尝不到此处橘井的清醇;神州大地,何方听不到这里悬壶的盛名?
医者仁心莫如斯,济世不耽植桃李。一届届的自强学子,是您最美的风景;您的谆谆教诲,早已铭刻在他们的内心。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雄关漫道真如铁;
放眼未来,我们壮志凌云,山登绝顶我为峰!
——15级中药1班
给中医药的情书
为你书写这千斤重情书,在夜阑深处如参天大树。是四年前的匆匆一瞥,走进了这药香弥漫的世界,自此爱上中医,爱上中药。
学中基那时,我对你充满敬畏与好奇:敬畏你历经千年而愈发鲜活的生命力,好奇你那阴阳五行与金木水火土玄妙而晦涩的理论。
一本《神农本草经》,时珍的《本草纲目》,装下千花百草,琳琅满目——这是草药的江湖。隔枝听花语,见草知药性。中药和方剂说,诸药赋性,温热寒凉,性味归经,再经君臣佐使,那一味味中药便鲜活起来,各司其职,变为治病良方。
是药植的老师,教我们和植物对话,与药材私语。轻嗅过樟树的香气,触摸过白背叶的绒毛,欣赏过何首乌的云锦花纹,聆听过羚羊角的旋律,鉴别要点默守于心的同时,dna全基因组测序则更达到中药鉴定的新高峰。
屠呦呦前辈青蒿素的发现,为国内科学界首获诺奖——而中医药,你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多少人说中医多是庸医;所谓中药,无非一锅黑色汤汁。而实际上的你,不只是药水和丸散膏丹,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等现代化技术也让你不再神仙难辨。21世纪,千岁的你散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致以对中医药学院最深沉的爱和敬意!
——2012级中药学毕业班
学习中医,就是让我们认识我们的大自然,认识我们自身的身体,从而让我们去融入大自然,寻求健康生存的养生之道,寻求疾病的治疗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中医,感受中医。因为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身的身体。学习中医,就是要培养一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思路,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细小的症候所束缚,治病必求于本,培养了这种思维,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就会使我们的视野大为开阔,不仅仅是学习中医,学习养生,在工作生活俱多方面,都会变得轻松。
——2013级中药学